越来越年长的我,并没有越来越懂贾樟柯

2024-11-25 12:56:05来源:电影资讯责任编辑:643人阅读

2024年11月25日刊|总第3796期

昨天去影院观看了一下贾樟柯的新片《风流一代》。金钱成本包括路费和电影票,共50元。时间成本包括路上来回的时间和电影时长,共3个小时。

回到家先看了眼网友总结的公映版和戛纳电影节放映版的区别,又品咂了一下电影给我的感受,反思如下:支持贾樟柯的成本,实在是太大了。

01

我是2005年左右开始学习电影欣赏、评论及创作的。当时贾樟柯已凭借《小武》《站台》《任逍遥》组成的“故乡三部曲”在国内外声名大噪。他的作品也自然成为了很多电影相关书籍里的重点推荐。

当时处于学习阶段的我与“故乡三部曲”共鸣度很低。于是我宽慰自己,看不懂是因为学习程度不够、人生阅历不够,等到自己年长一些,就能看懂了。

果然,从《世界》开始,我感觉和贾樟柯终于有了“双向奔赴”的趋势,并于2013年的《天注定》达到共鸣峰值。当时我傻傻地坚信,贾樟柯画的大饼——武侠片《在清朝》一旦出来,将比肩《卧虎藏龙》。

展开全文

然而,2018年的《江湖儿女》泼了一盆冷水。越来越年长的我,并没有越来越懂贾樟柯。看《江湖儿女》的过程,我生理性地一阵阵觉得他“好矫情”啊。我依然可以理性地认同贾樟柯的表达,但我已经无法感性地认可他的手法。

《风流一代》将这种纠结于心的难受,推到了顶点。我这个俗人,终究与贾导渐行渐远。

02

我这场只有四个观众。坐在第三排的是一位二十出头,大学生模样的女孩子。看上去很像2005年时的我,带着对贾导虔诚的学习态度而来。坐在第四排的是一位五六十岁的阿姨,稳稳重重,看完也没有什么情绪上的波澜。我坐第五排。

坐在第六排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叔。观影期间,他数次小声爆了粗口,并于影片结束后忍不住骂了一句:“这是TMD什么电影!”也不知道他是心疼那40元电影票,还是心疼那宝贵的2小时。

《风流一代》的试验性,让它很难被当下的观众所接受。目前300万出头的票房成绩,甚至赶不上贾樟柯之前的纪录片《一直游到海水变蓝》。

为什么要和纪录片比呢?因为《风流一代》的本质,以及给很多人的观感,都是纪录片。

2001年开始,技术不断更迭的便携摄影机进入人们的生活。贾樟柯开始“在一个旅行式的拍摄中记录所见、所闻、所感”。22年后,贾樟柯在这些素材的基础上写了一个剧本,并进行了一定量的专门补拍,最终完成了《风流一代》的全片。

贾樟柯在采访中曾经坦言:“当时那种拍摄状态就是获得影像。电影凝聚成什么结构,故事线是什么,并没有太多预设。游历会有很多意外,基本都是即兴编排。电影最终的形态,比如说以什么叙事线索为主,这些都没有太多预设。

这个创作手法,让你想到了什么?这不就是《我们诞生在中国》《非洲超级七兽》《雪豹的冰封王国》等以野生动物为拍摄目标的自然类纪录片的常用手法吗?

这类纪录片,先用数年的时间去拍摄野生动物的活动影像,再人为编写一条故事线,去剪辑相应的影像素材,最后利用旁白、字幕或给动物配音等手段来讲述故事。

除了把雪豹换成真人演员,《风流一代》的创作和这种纪录片有本质的不同吗?

03

正是因为很多影像拍摄的时候是没有故事和人物做统领的,所以后加的故事线,存在感非常弱。

影片到了第20分钟,才出现第一个交待人物关系的镜头。之前都是铺排时代感的纪录性质的画面。第35分钟,才出现了第一场带有人物情绪的戏。1个小时后,才出现较长的对话。

而贾樟柯又沿用了自己用过N多次的“山西-三峡-山西”行动线,以及“巧巧(赵涛 饰)与斌哥(李竺斌 饰)”的人物关系就让人特别恍惚。

贾樟柯说《风流一代》的影像源于旅行式的拍摄,可是看过他之前作品的人会发现,片中有很多镜头(尤其是赵涛的镜头),明显是之前作品的未使用素材。

《风流一代》里的巧巧,在很多镜头里的服装、造型、情绪状态,都和《江湖儿女》里的巧巧(赵涛 饰)完全一致。你说那是片场拍着玩的花絮,我都不信。

可以说,越熟悉贾樟柯过往作品的人,前期越看不进去《风流一代》。因为观影过程中会频繁跳到其它戏里去。故事和人物没有连贯性,非常欠缺说服力。

整体而言,《风流一代》“凑”的成分非常重。可以看出,片中的画面来自不同的时期、来自不同的设备、来自不同的制式、来自不同的拍摄目的,而主创也放弃了统一化处理的努力。

于是,“描绘一代人的生活”往好了说是影片的主题,但如按“剧情电影”来严格要求,这剧情也太散了。

04

如果按照《风流一代》的思路,那把现在抖音、B站等视频平台上的网友自创收集收集,过几年后编一条故事线,用默片式的字幕串联一下,再配一些时代的背景音和背景画面,是不是就能叫《风流二代》了?

诚然,贾樟柯本人对社会的观察力、思考力、表达欲,让他凑也能凑得比一般人更有深度。只是对当下观众而言,即便是有深度的二创纪录片,也不太值得付出50元 3小时的成本。

近几年视频平台上不乏纪录片佳作,不仅免费看、随时看,还能倍速看。一些网友的二创作品,更是充满了天马行空的脑洞。

“50元 3小时的付出”更多地是表达了观众对大师级创作者的敬意和尊重。在性价比和性时比上,去影院看《风流一代》都回不了本。

公映版和戛纳电影节的放映版本相比,还存在十几处镜头删减、替换、放大、裁减、消除、增补等情况,同时还有台词消音、补录、歌曲替换等操作。

如果《风流一代》是一个故事性很强的电影,那这些删改的影响不会很大。可它偏偏是讲时代、讲社会变迁的电影,那时代信息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。

画像更迭、“入世”隐去、三峡移民背后墙上的性病小广告消失、台词“法我不管,我听主的”被删除、额头测温镜头被删除……这些改动都大大损失了贾樟柯原本希望传递的时代信息。

贾樟柯之前的剧情长片豆瓣最低分是2009年《二十四城记》的7.4,而《风流一代》的豆瓣开分仅为6.3分。片子的内容打了折,口碑打折也就不奇怪了。

05

补回缺失的时代信息,《风流一代》就能算是杰作吗?好像也不是。

本片在戛纳电影节上颗粒无收,场刊评分2.4(满分4分)。在全球最大的影迷打分网站IMDb上,本片仅得到了6.5分。在MTC统计的媒体评分里,目前共有10家媒体给本片打分,均分80。

完整版的《风流一代》也仅仅是时代信息更直接、明确了一些而已,并没有改变故事和人物上的羸弱。

脑补所有删改后,我依然难以与《风流一代》共鸣。因为片中作为中国“风流一代”的代表巧巧和斌哥,离我个人的成长经历太远了。

《小武》和《站台》里的时代,是作为80后的我之童年,感受不深。而《风流一代》里的这22年,可是咱亲身经历,感受至深的22年。

影片冠名“风流一代”,貌似自觉承担起了宏大叙事的史诗职能,实际上它散碎的剧情、欲言又止的语态,无法把这四个字落实。

山西大同不足以代表整个中国,巧巧和斌哥也不足以代表一代中国人。片首的“献唱谋生”,片中的“老板跑路”,片尾的“网红带货”,有那么些以点带面的意思,但终归构不成气象万千的千里江山图。

从片中,我仍然感受到了贾樟柯导演敏锐于时代落差的触角。年长一些的观众或许会有更多的会心与忘言。但说实话,这种隔靴搔痒的表达,顶多也就是一曲略带伤感的“前尘往事成云烟”。

都说2024年的中国电影市场,是对权威的一次大型祛魅。贾樟柯赶上了。

文/满囤儿

家人们,请给影视独舌标星号↑↑↑
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 查看更多历史消息

↓ ↓ ↓

热播影视

为您推荐

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,通过链接的方式提供相关内容(所有视频内容收集于各大视频网站),本站不对链接内容具有进行编辑、整理、修改等权利
Copyright © 2011-2024  合作邮箱:admin@rewgrewgre.com.cn  备案号:浙ICP备2023000299号-3  

个人

公众号

QQ群

留言

顶部
退出将无法使用会员功能

会员专享收藏与播放记录

全新的交互式体验

分享便可赚积分升级会员组